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这一冬最高兴的事,不是新书出版,也不是股票涨了,而是收到格非一封邮件。邮件里他对《百家姓》一书有几句评论,我读完差点成了中举的范进。
 
《百家姓》2011年初版,之后加印三四次,今年底又出了增订版,算本小众的长销书。在各路传播媒介上,不少朋友鼓励。初版“自序”里的一段话,更是在新浪微博几乎每天几十条转发,搞得我偶尔生出错觉——兴许我也可以写写知音文章的。
 
但是,所有的评论都没戳中我出《百家姓》这本小书的心底初衷。开始我还挺急,老想跳出来自己说说——事实上,在“自序”里已经比较隐晦地表达了几句,可时日一久,见始终没人点出,就想着,必是自己表达得不好,没写出那层意思,不说也罢。
 
直至收到格非的邮件——
 
作者似乎有意识地用了一种浮光掠影的方式,薄薄地切入,轻轻地触碰,点到为止,不求甚解,笔意淡而又淡,似乎唯恐惊扰了他笔下的人物。这样的作品,读起来或许会给人以寡淡的印象,但这种寡淡的意味,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。文字的精省和不事雕饰,当然是这本小书的特色,但更重要的,是作者对人物的高度尊重。如果我们用朴素的正念去打量一个人,用最大的善意去理解他们,他们的姿容和声影就会像浮云过目一样,平淡无奇而又自然真确。围绕着他们和我们的日常生活,又何尝不是如此。
 
“如果我们用朴素的正念去打量一个人,用最大的善意去理解他们,他们的姿容和声影就会像浮云过目一样,平淡无奇而又自然真确。围绕着他们和我们的日常生活,又何尝不是如此”——就是它了,终于!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杨葵

杨葵

168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杨葵,1968年生于江苏。做了二十多年书、报、刊编辑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