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
2012年04月24日 23:10

《精品购物指南》

《精品购物指南》



《LIFE IDEA》:您书中的故事常有一丝烟火气,在北京有什么特别推荐的五一美食好去处?

 

杨葵:马连道有一个闽北小菜馆,好吃极了,但是店面特别破,地上都是油,恨不得走路打滑儿的那种。也没有菜单,都是到了那儿之后看今天有什么新鲜菜。在那儿就是三盘菜,每人两大碗米饭,千万别喝酒,不然那菜喝酒太可惜了。那儿的好多菜都是从福建空运过来的。所以特豪华的餐馆我也去,特破的小菜馆我也去。而且我是一个主食爱好者,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4月03日 21:43

《翮》杂志

《翮》杂志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4月03日 21:36

《Time Out》北京

《Time Out》北京

杨葵身上的头衔很多:从不赔钱的出版人、作家、TimeOut专栏作者……今年春天他的作家身份爆发,一齐出了《东榔头》、《西棒槌》两本新书,前者是主攻细碎生活的随感,后者是今时少见的读书笔记,与书名一样,质朴却解人心渴。

 

文 李谦

 

 

TO :同时推出《东榔头》与《西棒槌》两本姐妹书的寄望是?

纯粹出于技术原因,就是编选近年的笔记合集,检视之前写过的零碎文章,发现跑不出两大类:过日子、阅读。搁一起嫌厚,所...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21日 16:11

《青岛日报》

《青岛日报》



一本书,一些人

 

文:吉光

 

《过得去》是讲大人物的小故事。作者出身书香门第,在作协大院里生根发芽,在别人眼里的大人物,在作者眼里不过是街坊邻里,是仰起脸来就能看到的张叔叔李伯伯。因此,作者写大人物的小故事,也如拉家常,淡淡的,却有种时光如白驹过隙的惆怅。其中写的最好的,是路翎。路翎不太说话,《财主地儿女们》要被改编为电视剧,路翎也是淡淡的,惟一让他饱含期盼的,是他刚刚完成的新作,但在作者看来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20日 04:16

《文艺报》

《文艺报》



杨葵在胡同口聊天

 

我与杨葵神交十多年了,可至今我还无缘识得韩荆州。十多年前他是作家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,我有一本长篇小说书稿通过朋友转交给他,请他看一眼。他跟我通了几次信,后来这部小说顺利出版,我很高兴。照文人圈的规矩,我应该约几个同好请他吃一顿饭。但谁叫他离中南海近而离我那么远呢,我可不是阿拉伯王子,没能力呼朋引类飞到首都,拉他出来撮一顿。但这份情谊一直在心里存着,利息年年长。后来得知,杨葵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19日 15:41

《I时代报》

《I时代报》

杨葵:“榨油”编辑,散淡文人

 

我与杨葵神交十多年了,可至今我还无缘识得韩荆州。十多年前他是作家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,我有一本长篇小说书稿通过朋友转交给他,请他看一眼。他跟我通了几次信,后来这部小说顺利出版,我很高兴。照文人圈的规矩,我应该约几个同好请他吃一顿饭。但谁叫他离中南海近而离我那么远呢,我可不是阿拉伯王子,没能力呼朋引类飞到首都,拉他出来撮一顿。但这份情谊一直在心里存着,利息年年长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19日 15:37

贴资料为主

收到两个评论,说这博客最近“营销”过火。

这么说吧,这块自留地,我还会继续贴资料,

我把这儿当资料簿了,不喜欢的盆友就别来了。

 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16日 18:15

《北京晚报》

《北京晚报》

杨葵“心毒眼软”

 

 

李峥嵘

 

 

 

 

杨葵先生您是知名的出版人,写文章是偶尔为之,却也积累了不少,您新出的两本书可以说是精选集,您能介绍一下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吗?

 

其实我一直反对头上这顶“出版人”高帽。依我理解,“出版人”有两个指向,一是出版业从业者,那不如直呼编辑、校对、发行……定位岂不更准确?另一指向是出品人的概念,可中国出版业是审批制,所以,无论哪位个人称自己为出版人都有僭越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16日 17:44

《都市时报》

《都市时报》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16日 17:44

《精品购物指南》

《精品购物指南》



“写日子不陷入柴米油盐,写阅读不陷入高雅。”

 

记者(以下简称记):《东榔头》讲过日子,《西棒槌》讲阅读,这两件事在你的生活中占怎样的位置?

杨葵(以下简称杨):我在《东榔头》的序言里说,“现在回头想,前几十年就做了两件事,过日子、阅读”。这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——阅读并非独立于过日子之外,它也是过日子的一部分。具体到我,还是重要的一部分。也就是说,不是两件事,而是一件事。我之所以这么说,只是在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16日 15:26

《京华时报》

《京华时报》



给琐碎的日子加个相框

 

文\郭玥 

 

“闲读书,读闲书”曾是很多读书人的梦想,杨葵用自己的新书把它们落成了现实。这两本分别叫《东榔头》、《西棒槌》的随笔集,薄薄的,小开本,拿在手里十分舒服,大点的口袋就装得下,读的时候,仿佛时间都缓慢、闲散了下来。

 

《东榔头》的是老北京的生活琐事,所谓“生活不就是这样么”。书中,他谈吃、谈住、谈生病,聊酒、聊天气、聊北京,就是不谈成功和理想,也不正面围攻现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08日 05:48

《北京日报》

《北京日报》



杂花生树

 

文/ 刘春

 

最近,在地铁、出租车上捧读杨葵君的新书《西棒槌》,总是恨路途太短,读个三两篇文章就到站了,意犹未尽。

 

《东榔头》和《西棒槌》是杨葵最新出版的“拳头产品”,《东》偏重生活,《西》更多观念的东西,讲的是杨葵的老本行书籍。想当年,杨葵绝对是京城资深的文学编辑,有鉴赏力,人脉广阔,也真敢出,没名没姓、生瓜蛋子的书他一本接一本地出。早年间流传一句行话“找到杨葵,就找到组织了”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05日 06:00

《信息时报》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05日 05:23

上海《I时代报》

杨葵,在胡同口聊天

 

文:沈嘉禄

 

我与杨葵神交十多年了,可至今我还无缘识得韩荆州。十多年前他是作家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,我有一本长篇小说通过朋友转交给他,请他看一眼。他就跟我通了几次信,后来这部小说顺利出版,我很高兴。照文人圈的规矩,我应该约几个同好请他吃一顿饭。现时文人又穷又酸,得了点稿费就只能以小酒的形式表示感谢。但谁叫他离中海近而离我那么远呢,我可不是阿拉伯王子,没能力呼朋引类飞到首都,拉...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05日 05:21

上海《周末画报》

沸腾的“生活”

 

文:彭伦

 

我和太太刚谈恋爱那会儿,有一次在北京看完话剧《武林外传》笑破肚子出来,才想起肚子饿得难忍。天寒地冻去哪儿填肚子呢。有困难,找杨葵。一个电话拨过去,他在外地,就用电话遥控,指引我俩去了附近一个好去处。

 

此时在同样的寒冬,翻看杨葵的两本新书《东榔头》、《西棒槌》,看他这头吃货写“吃之精”“吃之精”“吃喝在别处”……那一顿夜宵的温情,油然升上心头。这种带着美好记忆的温...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04日 16:34

《华商报》

《华商报》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04日 14:36

转《文汇读书周报》书评

零敲碎打的日子——读《东榔头》和《西棒槌》有感

 文:香妃子

 

不知道为什么,最近总是在身边发现一些忙的四脚朝天的朋友,迟到是家常便饭、缺席也时有发生,不要说看书、看戏,就是上个微博好像也要争分夺秒。有时我想日子怎么都被我们过成这样了,真的有这么忙么?自己也从原先一年可以做20多本书的编辑,变成了一年只看20多本书的记者,这日子一算,也就短短的56年的光景。

其实我真心羡慕我的老领导、老朋友杨葵的日...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04日 14:30

转《新京报》书评

转《新京报》书评



时光里的记忆与温暖

 

  □书评人 芷宁

 

  亨利·艾利斯说过:“生活的一切精妙之处都定格在坚持和放手的瞬间。”用这句话来部分地诠释杨葵两本新书《东榔头》《西棒槌》的特质,挺适合。

  从这两本封面雅致、内容隽永的随笔集中,读者不难看出作者内心世界的清净与豁达,也品得出作者在精神层面的坚持与超然,即对真善美的坚持,和对成败得失的风轻云淡。这种超然,就像他在《笔会》一文中引用过的翠严禅师语,“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04日 14:22

转《北京晚报》

阅读全文>>
2012年03月04日 14:17

转《长江日报》

阅读全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