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人朱新建

朱新建一直被称作鬼才、奇才之类。依我看,“鬼、奇”云云,用词都有点浮夸之嫌,真实情况很简单——一个艺术家,跟绝大多数人做的不一样,比如“画的女人,没有职业、没有道德、没有思想,只有春困与性欲”这样的事儿,别人用脑袋里固有的一些概念和经验无以置评,就扣上这么一顶仿佛置之四海之另类皆准的帽子。
朱新建不怪,依据同为艺术家的他的儿子朱砂说,朱新建日常说话“有一种南方人自谦诚恳的口吻,讲的是一些生动直白的...
2003年在上海一家KTV,我第一次听到周杰伦。就在这一年,王小峰在《三联生活周刊》写了篇文章“周杰伦:时代的符号”,开篇便说:“如果我们把邓丽君、刘文正、罗大佑、周杰伦的名字放在一起,并且告诉你,他们都是一个时代标志性的人物,你也许会反对这个名单中有周杰伦的名字。”随后他用一万多字的篇幅立下预言:终有一日周杰伦不愧这一行列。十二年后的今天再看,王小峰预言对了。
这篇文章,连同王小峰供职《三联生活周刊》...
苗炜的新小说《面包会有的》基本延续了他上一本小说《寡人有疾》的整体风格,知识分子趣味,旁征博引,灵巧聪明。变化也有,比如行文更加轻松自如,故事叙述更趋圆熟。
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,仍旧冷峻的大底色上,开始出现温情色块,《寡人有疾》从头至尾嘻笑怒骂、睥睨掩鼻,《面包会有的》则出现了一些深入尘世,内省、同情乃至怜悯的色调。这大概与年龄增长有关,与时世巨变有关,还与内心愈加有力有关——内心力量越大,同情...
应邀在新浪做了视频访谈,
聊我新出的两本小书《坐久落花多》《百家姓》(2014增订版)。
地址在这里——http://live.video.sina.com.cn/play/blog/chatshow/8291.html
又整理了个文字版,在这里——
杨葵聊《坐久落花多》
(整理稿)
主持人: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,欢迎来到新浪网上大讲堂,我是讲堂主持人。今天给大家请到了一位作家,请他来聊一聊跟他创作有关的很多的经验,还有他的心路历程,我们...
年轻的沈从文,觉得文学是个能独立存在的东西,立志要用半个世纪的努力做好这件事,“和世界上最优秀作品可以比肩”。具体点说,他曾以契诃夫为标杆,想着若干年后,可以凭自己几十本小说集,像契诃夫那样。然而世事无常,1949年后他放弃了已经成就不凡的文学创作,从此直至八十年代因为时势变化,以及海外夏志清、司马长风等人沈从文研究的内输,沈从文小说得以一浪高过一浪的再版重版,这当中的三四十年,沈从文都经历了些什么?...
台湾的诚品书店是家连锁店,遍布台岛各地,其中最大一家在台北敦化南路,所以又叫“敦南店”,也是“诚品”的总店。店面不是很大,比北京的“三联韬奋”小一半儿;跟西单的图书大厦比,更是小巫见大巫。但是逛一圈下来,会觉得大小正合适,恨不能要感叹多一平方米逛起来累,少一平方米又会不尽兴。不知这样的大小,是否有设计专家精心测算过。
店里的书很多,分门别类分区域摆放。分类方法与“三联韬奋”差不多。但是,每种图书...
读到一篇文章,讲如何鉴定寿山石的优劣,有“六德三贱”之说。“六德”是:细、洁、润、腻、温、凝;“三贱”是:粗、松、脆。回想这些年编辑读稿上亿字的个人体会,觉得借用“六德三贱”来比喻写作,也很贴切。
细,指注重细节。一百个宏大空洞的结论,不如一个生动有趣的细节有价值。平时看报刊上的人物采访,可能现在美食话题流行吧,很多都写到了采访对象追求精致生活,喜好美食。可是记者笔下,多是干巴巴的形容词,口...
今冬极寒,在家读书的时候比往年多一点。还是闲读书、读闲书。新旧年相交那段时间读得最为炽烈,先是叶嘉莹整理的顾随《中国古典诗词感发》,后是陈丹青整理的木心《1989-1994文学回忆录》。正读着,又买到香港东大图书公司版的余英时《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》。三本读下来,俨然读成个小系列。
陈寅恪诗,尤其晚年诗,本就悲苦,经余先生“释证”后愈发悲苦,不说它了。前两种书有意思——有相同:都是有学问的人讲文学,都是身...